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0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111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96篇
  2011年   1549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262篇
  2007年   1211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1036篇
  2004年   1001篇
  2003年   815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584篇
  1999年   25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112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63篇
  1980年   24篇
  1960年   40篇
  1959年   70篇
  1958年   67篇
  1957年   49篇
  1956年   90篇
  1955年   120篇
  1954年   57篇
  195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anti-RNA——研制者称之为反(anti-)mRNA、反义(anti-sense)RNA、  相似文献   
72.
Regulation of potato tuber protein accumulation by gibberellic Aci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ibberellic acid (GA3) inhibits tuberization i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In this study, we have utilized the 40 kilodalton glycoprotein, patatin, as a marker for biochemic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cess of tuberization.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applications of GA3 on the induction of the accumulation of this major tuber protein, we measured patatin levels in tubers from treated whole plants, petioles from a single-node cutting system with GA3 applied in a lanolin paste, and stolon tips cultured in vitro on an inductiv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GA3. In all three systems, GA3 inhibited the accumulation of patatin and the major 15 and 22 kilodalton tuber proteins. This effect appeared to be selective since most of the other proteins were not affected and, in tubers, at least one protein was stimulated by GA3.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GA3 can reverse biochemical events of tuberization in tubers as well as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major tuber proteins in other inducible tissues.  相似文献   
73.
本书是根据1978年5月3—5日在美国维几尼亚州的保护研究中心(Front Royal,Virginia)举行的一次专门关于麋鹿生物学和管理的工作会议成果而出版的。 全书共11章,由13位作者分别撰写。作者姓名及地址见本书会议出席者名单。本书由(Marquesof Tavistock)侯爵撰写序言,他是世界上唯一散放麋鹿群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74.
<正>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褐黄色或淡紫褐色,仅上部具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此枝长3—10厘米。茎、枝、叶面微被淡黄色短柔毛或近无毛;叶面具稀疏白色腺点及小凹点,背面具稀疏的蛛丝状薄绒毛;茎下部叶末见;中部为上部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卵形或近圆形,长、宽3.5—4.6厘米,(三一)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4—6枚,每裂片常再分裂,每侧具  相似文献   
75.
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   总被引:617,自引:25,他引:592  
近年,我国的植物染色体研究工作,进展较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研究工作中仍存在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由于国际上尚无植物核型分析的共同标准,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统计、测量、命名、图表格式等等,各人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对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评价,都带来不便。有鉴于此,1984年8月在辽宁兴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上,李懋学和陈瑞阳联名作了“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的报告,经过  相似文献   
76.
中国某些野生和栽培茶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茶的4个变种和广东野生毛叶茶等共12个材料的核型。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均是2n=30,为二倍体。所有中国大叶变种(越南大叶除外)(Cametlia sinensis var. macrophylla)和阿萨姆大叶变种(C. sinensis var. assamica)均具比较对称或原始的“2A”核型;中国小叶变种(C.sinensis var.bohea)(“铁观音”品种除外),掸部变种(C.sinensis var. shan form)和广东野生毛叶茶(C. ptilophylla)均具较不对称或较进化的“2B”核型。根据核型特征,植物习性和地理分布,作者认为中国四川和云南可能是茶的起源中心,向东或北迁移,演变为中国小叶变种;向南移则演变为阿萨姆变种和掸部变种。  相似文献   
77.
我国某些蔷薇属花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我国产的5种和14个品种的蔷薇属花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小花型为二倍体,2n=2x=14,少数为混倍体;中花型为三倍体,2n=3x=21;大花型为四倍体,2n=4x=28。大部分种的核型均由其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少数种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它们可以区分为3种核型类型,即1A、2A和1B。  相似文献   
78.
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Shaw (Aleurites fordii Hemsl.)和木油树V. montana Lour. (A. montana (Lour.) Wils.)为大戟科油桐属Vernicia Lour. 植物,全世界共3种,上述两种为原产我国的重要木本油料植物,长江以南各省(区)广为栽培。细胞学方面,这两个种的染色体计数有过不少报道,均为n=11。本文旨在提供这两种植物核型比较分析的资料,以冀有助于它们选种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79.
长角圆属Temeritas属弹尾目圆科 ,其触角特别长,第四节分很多亚节,无胫跗感毛。分布于中美、南美、南非、马达加斯加、印度、越南、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中国原无记载。作者1982年访问西北农学院,承周尧教授给予研究的机会。中华长角圆(虫姚)Temeritas sinensis新种 体长1.5—1.9毫米。其与同属科类的区别为触角较短(图1);第三节近端部有2小感觉杆,生在2凹陷内;第四节分26亚节,各亚节有1圈长毛。背毛为长刺状,混有一些小毛(图2)。后足转节外侧有5长毛,内侧1长毛(图9)。握弹器有3端毛(图13)。弹尾长(图12):弹器基有7—7毛;齿节约有40毛;端节内、外缘齿状,内缘有15小齿,有1端节毛。生殖节毛列如图13,雌一尖而弯曲的尾器。  相似文献   
80.
马立克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了4株分泌马立克氏病毒(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4BS10对MDV所有毒株呈阳性反应;4CN8 对MDV血清1,3型毒株发生反应;2BN90和4CN24只对MDV血清1型毒株有阳性反应。3个McAb属IgG1,1个为IgG2b,均不中和MDV,免疫扩散试验也无沉淀线。对禽白血病毒(ALV)无交叉反应。 以2BN90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异硫氰酸荧光素的结合物进行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均获得成功。抗体滴度前者为1/51,200,后者为1/640。对ALV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